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梅衣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梅衣禿

梅衣禿為中醫病名,屬皮膚疾患之一,其特徵為頭髮突然成片脫落,患處皮膚光滑,無明顯炎症或瘢痕。此症見載於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二「胡麻油」條,所述與「油風」相似,故多視為同類病症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梅衣禿的發病與氣血失調、肝腎不足、風邪外襲或情志內傷密切相關:

  1. 肝腎陰虛:髮為血之余,肝藏血,腎藏精,若肝腎虧虛,精血不足,則毛髮失養而脫落。
  2. 氣血兩虛:脾胃虛弱或久病耗傷氣血,致頭皮失於濡潤,髮根不固。
  3. 血熱生風:情志鬱結化火,或外感風熱,燔灼血分,風動則髮落。
  4. 瘀血阻絡:氣滯血瘀,經絡阻塞,毛囊氣血不通,亦能致脫髮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多見頭部突然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禿髮區,邊界清晰,數目不等,嚴重者可發展至全頭禿髮(全禿)或全身毛髮脫落(普禿)。患處皮膚平滑,無鱗屑、紅腫或痛癢,偶見輕微麻木感。

治法與用藥

中醫治療梅衣禿以調理內在失衡為主,外治為輔,常見分型與治法如下:

  1. 肝腎陰虛型:治宜滋補肝腎,方用七寶美髯丹或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  2. 氣血兩虛型:治宜益氣養血,選用八珍湯或歸脾湯。
  3. 血熱風燥型:治宜涼血熄風,方以涼血四物湯或防風通聖散化裁。
  4. 瘀血阻絡型:治宜活血化瘀,可選通竅活血湯加減。

外治法常以生薑片擦拭患處,或配合梅花針叩刺局部以疏通氣血;亦可用胡麻油(黑芝麻油)外塗,取其潤燥養髮之效,如《本草綱目》所載。

古籍記載

《外科正宗》稱此症為「油風」,謂其「毛髮乾焦,成片脫落,皮紅光亮」;《醫宗金鑒》則歸因於「風邪襲於腠理,血氣相搏」,強調內外合邪致病。梅衣禿之名,或與其脫髮後頭皮光禿如梅樹皮狀有關,然歷代醫籍多用「油風」為正名。

此症與現代醫學之「圓禿」(Alopecia areata)相似,然中醫辨證更重整體調理,非僅局部論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