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美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美骨

美骨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指骨骼強健、結構勻稱之狀態。《靈樞·論痛》提及:「加以黑色而美骨者,而火焫。」此處「美骨」不僅形容骨骼之外觀,更蘊含其內在功能之旺盛,與腎氣充盈、髓海充足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中,腎主骨生髓,骨骼之強弱直接反映腎精之盛衰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「腎生骨髓」,腎精充足則骨髓化生有源,骨骼得以滋養,表現為堅固有力、形態端正。此外,肝主筋,與骨骼之活動密切相關,肝血充沛則筋脈柔韌,關節靈活,進一步襯托骨骼之美。

「美骨」之形成亦與後天調養有關。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水穀精微透過脾之運化上輸於肺,布散全身,濡養筋骨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五穀為養」,飲食精微充足,則骨骼得養。此外,經絡氣血之通暢亦為關鍵,督脈行於脊中,為「陽脈之海」,其氣血充盈可助脊柱挺拔;足少陰腎經循行於下肢,與骨之生長發育相繫。

臨床上,美骨之象多見於腎氣充盛、氣血調和之人,其骨骼不僅耐勞,亦能抵抗外邪侵襲。古籍中常以「美骨」作為體質強健之徵象,如《靈樞》所述,此類體質者對針灸、艾灸等外治之法反應尤佳,蓋因正氣存內,療效易顯。

綜觀之,美骨於中醫體系中,既是先天稟賦之體現,亦為後天調攝之成果,涵蓋形與神、內與外之和諧統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