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門齒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門齒傷

門齒傷,又稱「齒傷」,屬中醫外傷病證之一,指因外力撞擊或跌撲損傷,導致門牙(前齒)鬆動、疼痛,甚或出血之症。此病多見於意外碰撞、鬥毆或運動創傷,其病機主要為局部經絡受損,氣血瘀滯,甚則傷及齒根,影響齒骨穩固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「齒為骨之餘」,而「腎主骨」,故齒與腎氣密切相關。然門齒傷多屬外力直接作用所致,其病理關鍵在於:

  1. 氣血瘀阻:外力衝擊使齒齦絡脈受損,血溢脈外,瘀血停滯,故見腫痛、青紫。
  2. 齒骨失固:若傷勢較重,可動搖齒根,導致牙齒鬆動,甚則脫落,此乃局部骨絡受損之象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牙齒搖動,咀嚼無力。
  • 患處疼痛,觸之加劇。
  • 齒齦出血,或見局部瘀腫。
  • 若兼風熱外邪侵襲,可伴發紅腫熱痛。

治法與方藥

治療以活血化瘀、止血定痛為主,佐以固齒安骨。

  1. 內服方藥

    • 雲南白藥:為外傷常用成藥,能化瘀止血、消腫定痛,適用於齒傷初期。
    • 桃紅四物湯加減:以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黃活血養血,桃仁、紅花化瘀通絡,可加骨碎補、續斷以強骨固齒。
    • 若兼熱象,可加金銀花、連翹清熱解毒。
  2. 外用方藥

    • 漱口方:以骨碎補、血餘炭煎湯含漱,可止血斂創。
    • 敷藥:局部腫痛者,可用大黃、黃柏研末調敷,以清熱消腫。

辨證要點

門齒傷雖屬外傷,然需辨其輕重:

  • 輕症:僅齒搖微痛,無明顯出血,治以活血通絡即可。
  • 重症:齒根鬆動,出血不止,或齒槽骨受損,需加強化瘀固骨之品,如自然銅、土鱉蟲等。

此症預後多良,然需調攝得當,避免患處再受外力,以利氣血復常,齒骨得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