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門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門戶」詳解

門戶之基本概念

門戶一詞在中醫學中具有多重涵義,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別:一為人體面部特定部位與五臟對應關係之指稱,二為經氣運行出入之關鍵路徑。此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》等古典醫籍,體現了中醫整體觀與臟象學說之精髓。

面部五臟門戶說

《望診遵經》與《脈經》等古籍明確記載了面部各器官與五臟之對應關係,此即「面部門戶」理論:

闕庭(印堂)—肺之門戶

印堂部位位於兩眉之間,色澤變化可反映肺臟功能狀態。肺氣充足者,印堂部位應呈現微微白裡透紅之色澤;若見青暗或過白,則可能提示肺氣虛弱或寒邪侵襲。

目—肝之門戶

《靈樞·大惑論》云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」目之神色、形態可直接反映肝血盛衰與肝氣疏泄狀態。肝開竅於目,故目赤多眵多屬肝火上炎,目澀昏花則常為肝血不足之徵。

耳—腎之門戶

《靈樞·脈度》指出:「腎氣通於耳。」耳廓之厚薄、色澤及聽力狀況,皆與腎精盛衰密切相關。老年人耳廓萎縮、聽力減退,即為腎精自然衰少之外候。

口—心脾之門戶

口唇色澤反映心血狀況,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云:「心之合脈也,其榮色也,其主腎也。」脾開竅於口,故口味異常、唇色變化常為脾胃功能失調之表現。如口淡無味多屬脾虛,口苦則常與心火或肝膽濕熱相關。

經氣門戶論

《靈樞·衛氣》提出「氣街」與「門戶」概念,指經氣運行過程中關鍵的出入路徑與交會點:

氣街與門戶關係

氣街指經氣集中運行之通道,而門戶則是這些通道上經氣出入的特定節點。知曉六腑氣街所在,便能掌握經氣運行規律,進而理解「解結契紹」(疏通經氣鬱結、連接氣血通路)之治療原理。

重要經氣門戶

  1. 四氣街:頭氣街、胸氣街、腹氣街與脛氣街,分別為不同部位經氣集中運行之路徑
  2. 特定穴位:如氣海、關元等穴被視為元氣出入之門戶,風池、風府為外邪侵入之門戶
  3. 八脈交會穴: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交會之八大穴位,為經氣轉輸之重要門戶

門戶理論之臨床應用

診斷方面

通過觀察面部各門戶之變化,可推測內在臟腑病變。如:

  • 印堂發青:可能提示肺寒或氣血瘀滯
  • 目赤腫痛:多屬肝火上炎或肝經風熱
  • 耳輪焦枯:常見於腎精虧虛患者
  • 口唇蒼白:多為心血不足或脾虛氣弱

治療方面

針灸治療特別重視門戶穴位之選用:

  • 選取相應門戶穴位可調節對應臟腑功能
  • 刺激氣街相關門戶穴位能疏通經氣運行
  • 防病時可固護關鍵門戶以防外邪入侵

門戶理論體現了中醫學「司外揣內」的診斷特色與「整體調節」的治療思想,是連接外在體表與內在臟腑的重要理論橋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