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蒙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蒙頭

蒙頭為中醫痘疹病症之一,屬「異痘」範疇,指痘瘡集中發於頭面部,甚至布滿整個頭部及顏面。此症多因痘毒熾盛,循經上攻頭面所致。頭為諸陽之會,陽明經、少陽經等皆上行於頭面,若熱毒壅滯經絡,未能透發,則痘疹聚於頭部,形成蒙頭之象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痘毒內蘊,與氣血相搏,若正氣不足或邪毒過盛,毒熱上衝,則發為蒙頭。此症常見於痘疹初起或透發不暢時,因風熱外襲、內熱熾盛,或氣血失調,導致毒邪不得外透,反聚於頭面。

臨床表現
患者頭面部痘疹密集,色紅或紫暗,腫脹疼痛,甚則化膿潰爛。可伴隨發熱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等熱毒熾盛之象。若痘毒內陷,恐傷及氣血,導致病情加重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疏解透毒、清熱涼血為主,宜選用《醫宗金鑒》之松肌通聖散。該方結合解表透邪與清熱解毒之力,能疏通肌表鬱滯,導痘毒外發。若熱毒壅盛,可酌加黃連、石膏等清瀉火毒;若氣血瘀滯,可佐以丹皮、赤芍活血涼血。

其他相關理論
蒙頭一症,亦可參考溫病學派對「熱毒上攻」的論述,如《溫熱論》提及「火性炎上」,熱邪易襲人體上部,故清熱解毒兼顧透邪為關鍵。此外,《外科正宗》論痘瘡時強調「毒透為順」,若痘毒鬱結不散,需及時宣透,以免內陷生變。

蒙頭作為痘疹重症,反映體內毒熱熾盛,治療需注重整體辨證,結合局部症狀,以達透邪解毒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