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孟冬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孟冬痹
孟冬痹為中醫病名,首見於《靈樞·經筋》,屬十二經筋病之一,特指手厥陰心包經(又稱「手心主」)之經筋病證。其名源於發病時令,農曆十月為孟冬(冬季首月),故《靈樞注證發微》云:「此證當發於十月之時,故名之曰孟冬痹也。」
經筋理論與孟冬痹
中醫經筋系統與十二經脈相應,主司肢體運動與關節約束。手厥陰經筋起於胸中,結於胸膈,散佈於肋,上行沿臂內側至中指。若經筋受邪,氣血凝滯,則發為痹證,症見:
- 筋脈拘急:手臂內側攣痛,屈伸不利,甚則牽引胸肋。
- 寒濕特徵:遇冷加重,局部或現腫脹、麻木,符合「痹者,閉也」之病機。
- 時令關聯:孟冬時節陰氣漸盛,寒邪易客於筋脈,與人體陽氣不足相合,誘發本病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侵襲:風寒濕邪乘虛客於手厥陰經筋,致氣血阻滯。
- 內傷勞損:過度勞作耗傷經筋,或情志鬱結影響氣血運行。
- 時氣相應:冬令寒主收引,與人體「陽氣內藏」相應,筋脈失於溫煦而發病。
治法與理論依據
孟冬痹屬「筋痹」範疇,治療以通絡、散寒、調氣血為主,可參《黃帝內經》「治痹獨取陽明」之理,兼調脾胃以滋氣血生化。傳統針灸取手厥陰之內關、大陵等穴,配合溫針或艾灸以逐寒邪;方藥可選當歸四逆湯加減,溫經通脈。
與其他經筋痹證之別
十二經筋痹證皆以時令命名,如孟春痹(手陽明)、仲夏痹(手太陽)等。孟冬痹專屬手厥陰,其病位與症狀有別於他經,如:
- 區別於手太陰肺經筋病:後者多見拇指、魚際處疼痛,與孟冬痹之中指、臂內側痛不同。
- 區別於足經筋痹:足六經筋病多影響下肢活動,而孟冬痹集中於上肢。
此病反映了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辨時論治」思想,強調外邪、時令與經筋系統的動態關係,為臨床辨治筋痹提供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