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孟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孟河醫派與清代醫家孟介石
一、孟河地域與醫學淵源
孟河位於江蘇常州,明清時期形成獨特醫學流派「孟河醫派」,以臨床實效著稱,融合溫病學說與經方理論。此派醫家多承襲吳門醫派傳統,重視脾胃調理與氣血辨證,對兒科、內科雜病尤具心得。
二、醫家孟介石生平與著作
孟介石(生卒年不詳),清代江寧(今南京)人,雖非孟河本地醫家,然其學術思想與孟河醫派重視實證的風格相契。所著《幼科直言》六卷(1725年刊行),體現清代兒科「重痘疹、調脾胃」之特色。
三、《幼科直言》學術特點
- 痘疹辨治體系
首卷專論痘症(天花),承襲明代《痘疹心法》之餘緒,提出「辨形色、察氣血」之法,強調痘疹分階段用藥:初期宜透發(如升麻葛根湯加減),膿成期注重解毒(黃連解毒湯化裁),收靨期則補脾益氣(參苓白朮散類方)。 - 痧症(麻疹)論述
區分「風痧」「疫痧」等類型,主張透邪外達,忌過用寒涼。書中載「清痧湯」一方,以薄荷、牛蒡子、連翹為君藥,體現「輕清宣透」的溫病理論。 - 雜證調治特色
後四卷論小兒疳積、驚風等證,重視「肝脾同調」。如治小兒疳積,創「健脾消疳丸」,取四君子湯為基礎,佐以胡黃連、使君子等驅蟲藥,反映「攻補兼施」思路。
四、與孟河醫派之關聯
孟介石雖未明確歸屬孟河醫派,然其用藥思路與費伯雄(孟河四大家之一)「和緩醇正」之風相近。費氏《醫醇賸義》亦強調「調理氣機為先」,與《幼科直言》注重脾胃升降之理互為呼應。
五、學術影響
《幼科直言》為清代兒科重要文獻,其痘疹分期論治模式,影響後世《醫宗金鑑·幼科心法》編纂。書中對小兒體質「稚陰稚陽」的認識,亦深化中醫兒科基礎理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