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夢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夢魘
夢魘,又稱「魘」,屬中醫神志病範疇,記載於《雜病源流犀燭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其症特徵為睡眠中驚覺,伴有壓迫感、動彈不得,或見恐怖幻象,醒後心悸怔忡,甚則汗出。中醫認為,此病與臟腑氣血失調、神魂不安密切相關,尤以心、肝、膽三臟為要。
病因病機
- 心膽氣虛:
心主神明,膽主決斷。若心氣不足,或膽虛受驚,則神魂不寧,夜寐易受外邪侵擾,發為夢魘。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:「心氣虛者,夢寐驚魘。」 - 肝鬱化火:
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久則化火,上擾心神,致寐中多夢紛紜,甚則驚魘交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肝藏魂」,肝火熾盛則魂不安舍,夜寐不寧。 - 痰熱內擾:
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司,痰濕內生,鬱久化熱,痰熱上蒙清竅,擾亂心神,故夢中驚悸,如物所壓。 - 氣血兩虛:
久病體弱,或思慮過度,耗傷氣血,心失所養,神不守舍,夜寐易魘。《靈樞》曰:「血氣衰則魂魄不安,故夜夢顛倒。」
辨證分型
- 心膽氣虛證:
夢魘頻作,易驚醒,心悸膽怯,舌淡脈細弱。治宜益氣鎮驚,方選安神定志丸加減。 - 肝火擾神證:
夢魘紛紜,煩躁易怒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治宜清肝瀉火,方用龍膽瀉肝湯合酸棗仁湯。 - 痰熱內蘊證:
寐中驚魘,胸悶痰多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治宜化痰清熱,方選溫膽湯加黃連、梔子。 - 氣血不足證:
夢魘時作,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舌淡脈細。治宜補益氣血,方用歸脾湯加龍骨、牡蠣。
古籍論述
《醫宗金鑒》指出:「夢魘者,寐中驚怖,如有所見,乃神魂不藏之故。」《張氏醫通》亦云:「夜寐多魘,由心虛膽怯,或痰火擾亂所致。」可見歷代醫家多從心神失養、邪擾魂魄立論。
夢魘一症,雖非重症,然長期不癒,恐耗傷氣陰,影響寤寐規律。中醫治療首重調和臟腑,辨證施治,使氣血和暢,神魂得安,則夢魘自除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