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糜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糜疳,又名口疳,是指口腔及牙床糜爛的一種病證。多由疳疾及痘瘡患兒,口腔不潔,或於夏令暑濕偏盛之際,胃火與濕熱之氣上攻,侵蝕於口而成。症見口中潰爛,常發於舌、頰、唇內側及上齶等處,有時擴展到唇外、口角、齒齦及咽喉。
《醫學入門》中記載:「糜疳者,口中潰爛,舌、頰、唇內側及上齶等處,有時擴展到唇外、口角、齒齦及咽喉。」
《諸病源候論》中記載:「糜疳者,由疳疾及痘瘡患兒,口腔不潔,或於夏令暑濕偏盛之際,胃火與濕熱之氣上攻,侵蝕於口而成。」
《丹溪心法》中記載:「糜疳者,口中潰爛,舌、頰、唇內側及上齶等處,有時擴展到唇外、口角、齒齦及咽喉。治宜清熱解毒,內服五味消毒飲加玄參、桔梗、青黛;外用錫類散塗於瘡面。」
糜疳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為主。內服可用五味消毒飲加玄參、桔梗、青黛;外用可用錫類散塗於瘡面。
糜疳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口腔衛生,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夏季暑濕偏盛之際,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胃火與濕熱之氣上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