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米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米疽,又名腋疽、疚疽,是癰疽的一種,多因肝脾二經氣血凝滯而發。

米疽的症狀是初起皮下有核,漫腫堅硬,但皮色正常,不熱不痛,日久膿已成而將潰時始轉紅赤,微熱疼痛。

治療米疽,宜疏肝養榮,清熱解毒。初起宜內服柴胡清肝湯加鳥藥消之;若體弱者,宜香貝養榮湯;外用隔蒜灸,或烏龍膏敷貼;若膿成即切開引流。

米疽的古籍記載如下:

《靈樞.癰疽》:「發於腋下赤堅者,名曰米疽。治之以砭石,欲細而長,疏砭之,塗以豕膏,六日已,勿裹之。」

《外科正宗》:「米疽,發於腋下,皮色不變,堅硬如米,不熱不痛,日久成膿,微熱疼痛。治宜疏肝養榮,清熱解毒。內服柴胡清肝湯加鳥藥消之;若體弱者,宜香貝養榮湯;外用隔蒜灸,或烏龍膏敷貼;若膿成即切開引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