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覓鹽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覓鹽生
覓鹽生為中醫婦科難產病名之一,屬橫產範疇,首見於朱振聲所著《婦女病》。此症特指胎兒手臂先露之異常產式,因胎體橫臥母腹,手臂向下探伸,狀如「覓鹽」,故得此名。其成因多與母體氣血失調、胞宮氣機不暢,或胎兒轉位異常相關,屬臨床危急之候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正常分娩需賴母體氣血充盈、胞宮開闔有序,而胎兒順應產道自然娩出。若孕婦素體虛弱,氣血不足,或情志鬱結導致氣滯血瘀,皆可能影響胎兒轉位,形成橫產。此外,胞宮寒凝、濕熱蘊結等內環境失衡,亦可能阻礙胎兒順降,誘發覓鹽生。
臨床特徵
此症以產程中胎兒手臂先露為主要表現,常伴隨產道受阻、陣痛異常或產程停滯。古籍《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橫產者,兒臂先出,其勢險逆」,強調其危急程度。若處理不當,易致母子俱傷,甚則引發胞衣不下、血崩等變證。
治法與典籍記載
傳統中醫對橫產(含覓鹽生)之處理,首重調氣血、正胎位。明代《景岳全書》載有「轉胎方」,以當歸、川芎、枳殼等藥行氣活血,助胎轉正;外治法則推崇灸至陰穴,或由穩婆以手法矯正胎位。然此症多屬急症,歷代醫家亦強調「防勝於治」,孕期可透過調理氣血、安胎飲等方藥預為防範。
與相關病證鑑別
覓鹽生與「倒產」(足先露)、「偏產」(額先露)等同屬胎位異常,然病機與處理各異。橫產因胎體完全橫置,風險尤甚,故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》特列專篇論述,並區分「手先出」與「足先出」之治法差異。
綜觀之,覓鹽生作為橫產特殊表現,深植於中醫婦科理論體系,其論治不僅反映古人對產科危症的觀察,亦體現中醫「辨證求因」之臨床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