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密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密嘿

證名,指沈默不語之證。「嘿」通「默」,為中醫古籍中描述情志異常的專有名詞,首見於《靈樞·五亂》:「故氣亂於心,則煩心密嘿。」意指氣機逆亂於心,導致心神不寧,表現為煩躁與異常沈默。此證與情志失調密切相關,多因憂思過度、氣機鬱滯,或心脾兩虛所致。

中醫病機分析

  1. 氣機鬱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壅塞於胸膈,擾及心神,故見煩悶而寡言。此類患者常伴胸脅脹滿、善太息,脈弦。
  2. 心脾兩虛:思慮傷脾,氣血化生不足,心失所養,神不守舍,因而精神萎靡、言語減少,兼見面色萎黃、食少倦怠,舌淡脈弱。
  3. 痰蒙心神:氣鬱日久,津液停聚成痰,痰濁上擾,閉阻心竅,可致表情淡漠、緘默不語,舌苔白膩,脈滑。

古籍論述延伸
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百病生於氣」,密嘿之證亦不離此理。除《靈樞》所述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在《金匱要略》中論及「百合病」之「意欲食復不能食,常默默」,亦與此證有相通之處,均屬情志異常導致的神識表現。

辨證要點
臨床需區分虛實:

  • 實證:多見氣鬱或痰阻,症見突然沈默、胸悶氣粗,脈象有力。
  • 虛證:常見心脾不足,症見漸進性寡言、氣短乏力,脈細弱。

相關證候聯繫
密嘿與「憂鬱」「百合病」「臟躁」等證有交叉,然其核心在於「氣亂於心」的特定表現,後世歸類於情志病範疇,治法上重視調暢氣機、安神開竅,或補益心脾,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