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發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面發毒,又名瞼發、面瘡。指生於面頜部的腫瘍。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二:「此症之發,多起於房勞太過,乘虛風入經絡陽明經,虛發於面也。」多由風熱鬱滯陽明胃經,循經上攻而成。
臨床表現為面部腫脹,疼痛,局部皮膚紅腫,有熱感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便秘等症狀。
治療宜疏風清熱,內服荊防敗毒散,清泄胃火宜涼膈散。
外用可用黃連解毒膏、紫雲膏等。
面發毒的預防方法包括:
- 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
- 若出現面發毒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面發毒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,如感染、潰瘍等。因此,一旦發現面發毒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