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面垢,證名。面部如蒙塵垢,洗之不去。見《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。因感受暑邪或胃熱熏蒸所致。

《秘傳證治要訣.傷暑》:「傷暑以自汗、背寒、面垢。」治用香薷飲、六和湯。

《景岳全書.暑證》:「暑有八證:脈虛、自汗、身熱、背寒、面垢、煩渴、手足微冷、體重是也。」治宜調理元氣為主,清利次之。

《醫宗金鑒.訂正傷寒論註》卷九:「陽明主面,熱邪蒸越,故面垢也。」治宜清泄保津,用白虎湯等方。

面垢是一種中醫症狀,指的是面部皮膚出現污垢,洗也洗不掉。面垢多由暑邪或胃熱熏蒸所致,臨床上常見於傷暑、暑熱等病症。治療時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給予清熱解暑、養陰清熱等中藥治療。

面垢的具體表現為:

  • 面部皮膚出現污垢,洗也洗不掉。
  • 自汗、背寒、煩渴、手足微冷等症狀。

面垢的治療方法如下:

  • 清熱解暑:可用白虎湯、三仁湯等方。
  • 養陰清熱:可用知柏地黃丸、玉女煎等方。

面垢的預防方法如下:

  • 避免在暑熱天氣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。
  • 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新鮮蔬果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。

如果出現面垢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