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面黑

面黑,又稱面黯,是指面部皮膚發黑的一種症狀,常見於陰寒內盛、血瘀、勞倦等病症。這些病因病機主要包括陰寒內盛、血瘀和勞倦過度。陰寒內盛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使面部皮膚失去滋養而變得發黑。血瘀則會阻滯血液循環,導致面部皮膚變黑。勞倦過度則會導致氣血不足,使面部皮膚無法得到充足的滋養而變黑。

面黑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面部皮膚呈青黑色或暗黑色、面色晦暗無光澤、四肢冰冷畏寒怕冷、精神萎靡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和小便清長等。

面黑的診斷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。治療面黑的方法主要包括溫陽散寒、活血化瘀、養血潤燥等。常用的方藥有附子理中湯、溫經湯、桃紅四物湯等。

預防面黑的方法包括注意保暖、避免受寒、勞逸結合、避免過度勞累、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等。

面黑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,並注意日常保健,以早日康復。

古籍原文

《素問.脈要精微論》:「黑欲如重漆色,不欲如地蒼。」

《靈樞.五色篇》:「面黑而瘦削者,陰火內傷,腎水枯竭也;面黑而焦乾者,下焦腎熱也;面黑而燻亮者,水氣支飲也;面黑而帶黃者,勞疸蓄血也;面黑而色驟起者,中毒也;面黑而色黯者,中惡也;面黑而色黯而繞口角者,胃陰已絕也;額頭色黑者,多為逆證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