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乍見鬼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乍見鬼神

產後乍見鬼神,為中醫婦科舊有病名,首載於《經效產寶·續篇》,指產婦分娩後出現幻視、幻覺等精神異常症狀。此證多因產後氣血驟虛或瘀血內阻,擾亂心神所致,臨床須辨虛實分治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血虛神浮
    產後失血過多,氣隨血脫,心氣虧虛則神失所藏。《靈樞·本神》云:「心藏脈,脈舍神」,血為神之基,血虛則心神無依,易現恍惚、幻覺。
  2. 瘀血攻心
    惡露不暢,敗血停積,循衝脈上擾心神。《醫宗金鑒》指出:「敗血衝心,則神亂而見譫妄。」瘀熱互結,更易蒙蔽清竅。

證型與治法

1. 血虛型

  • 主證:面色蒼白、心悸怔忡、寐差多夢、幻見鬼神,舌淡脈細弱。
  • 治則:補血養心,安神定志。
  • 方藥
    • 茯神散(《經效產寶》):茯神、人參、黃耆、赤芍、當歸、生地、桂心、甘草等,重在益氣血、寧心神。
    • 若陰血虧甚,可合甘麥大棗湯(《金匱要略》)緩急潤燥。

2. 瘀血型

  • 主證:小腹硬痛拒按、惡露不下或紫黯有塊、譫語煩躁,舌紫暗脈弦澀。
  • 治則:活血逐瘀,通竅醒神。
  • 方藥
    • 芎歸瀉心湯:當歸、川芎、延胡索、蒲黃、牡丹皮、桂心,佐五靈脂研末沖服,以破瘀下行。
    • 若瘀熱熾盛,可加桃仁承氣湯(《傷寒論》)瀉熱通瘀。

相關理論延伸

  • 心主神明與肝魂肺魄
    此證涉及五臟神志活動,《黃帝內經》謂「心藏神」「肝藏魂」,產後血虛易致肝不藏魂,幻覺叢生,故養血常佐酸棗仁、龍骨等斂魂之品。
  • 衝脈為病
    產後衝任空虛,敗血易隨衝氣上逆,治法強調「降衝化瘀」,如方中桂心引火歸元,蒲黃、五靈脂直達血分。

此證與「產後妄行妄見」相關,然彼多責之痰迷心竅或肝鬱化火,臨床須詳辨病機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