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色黧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面色黧黑,亦稱面色黑。面色黧黑一語見於《金匱要略》在《中藏經》稱為"面色蒼黑"。此色多為陽氣不足,寒濕太盛;或血運不暢,瘀血阻滯所致。

《靈樞.五色》篇:"五色命臟:…黑為腎。"《證治準繩.察色要略》:"黑色屬水,主寒,主痛,乃足少陰腎經之色也。"由此可見黑為腎色,與寒水之邪關係密切。若因種族,稟賦差異,或日哂較多之生理性面色黑,以及婦女妊娠時發於面部的黑褐色,女勞疸之額黑,均不屬於本條討論範圍。

【常見證候】

陽不足面色黧黑:面色黧黑而晦暗,腰膝痠軟,耳鳴耳聾,形寒肢冷,尿清便溏,或尿少,腰以下水腫,男子陽痿,婦女宮寒不孕,舌淡胖嫩,苔白,脈沉細無力,兩尺尤甚。

腎精虧耗面色黧黑:面色黧黑,耳輪焦乾,腰膝痠軟,頭暈耳鳴,遺精早泄,髮脫齒搖,口燥咽乾,腳心熱,舌質紅,脈細弱。

瘀血內阻面色黧黑:面色黧黑,肌膚甲錯,口乾不欲飲,毛髮不榮,婦女兼有月經不調,小腹刺痛或腫塊,唇青舌暗,或有瘀斑,脈沈澀或細遲。

【鑒別分析】

腎陽不足面色黧黑:由於久病勞損,或房室不節,腎氣虛弱,漸至腎陽不足,不能溫養血脈,氣血凝滯所致。所以出現腰膝痠軟,耳鳴耳聾,形寒肢冷,尿少身腫,脈沉細無力,兩尺尤甚等症狀。治宜用溫補腎陽之法,方選右歸丸化裁;若腎虛水泛,宜用溫腎利水之法。方選真武湯與濟生腎氣丸化裁。

腎精虧耗面色黧黑:由於房勞過度,或熱病傷及肝腎之陰,腎精虧損,精氣不能上榮於面,所以面黧黑無澤,耳輪焦乾,又見腰膝痠軟,頭暈耳鳴,遺精早泄,髮脫齒搖,口燥咽乾等腎精匱乏之症。治宜補腎益精之法,方選左歸丸加紫河車等。本證與腎陽不足面色黧黑,病因有相似之處,但彼則以腎陽虛衰(腰痠肢冷,尿少身腫,舌淡胖嫩)為主症;此則以腎精不足(頭暈耳鳴失聽,遺精早泄,腳心熱,舌質紅)為主症,二者可資鑒別。

瘀血內阻面色黧黑:由於久病,或外傷等原因使氣滯血結,或因寒凝血滯,使血行不暢,或因內出血,血不歸經,瘀於脈外所致。除見面色黧黑外,尚有肌膚甲錯,毛髮不榮,婦女兼有月經不調,腹內腫塊,唇青舌暗,或有瘀斑,脈細澀等瘀血內阻的表現。治當活血化瘀,方選大黃蟅蟲丸或膈下逐瘀湯等化裁。

面色黧黑為腎虛或瘀血內阻的表現,望診時應注意氣色是否潤澤。面色黑明而潤者為順,黑如煤炱而枯槁者為逆。如《素問。五藏生成》篇:"黑如煤炱者死,…黑如鳥羽者生。"《素問.脈要精微論》說:"黑欲如重漆色,不欲如地蒼。"。

【文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