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面瘦,中醫名詞,指面部肌肉消瘦。多因體虛久病,氣血耗損所致。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:「血氣皆少,則面瘦惡色。」
面瘦的臨床表現為面部肌肉消瘦,皮膚鬆弛,無光澤,色澤晦暗,甚至面頰凹陷,雙目無神,形體消瘦,四肢乏力,氣短懶言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,脈細弱無力等。
面瘦的病因多為體虛久病,氣血耗損所致。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,氣虛則無力推動血液運行,血虛則不能濡養肌膚,導致面部肌肉消瘦。此外,面瘦還可見於營養不良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結核病、惡性腫瘤等疾病。
面瘦的治療應以補益氣血為主。可選用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補氣藥,當歸、熟地、白芍等補血藥,配合四君子湯、六味地黃丸等方劑治療。此外,還應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面瘦的預防應從平時注意保養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飲食均衡,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一旦出現面瘦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