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面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面正(面正)
經穴別名。見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。即素髎。見該條。
出處: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:“面正,在面正中,當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”
釋義:面,面部也。正,正中也。面正,即面部正中,指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
定位:在面部,當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
主治:目赤腫痛,目內眥腫痛,目眩,視物不清。
針刺法:直刺0.5-1寸。
艾灸法: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附註: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,有清熱明目之功。臨床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、目內眥腫痛、目眩、視物不清等症。
古籍摘錄: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:“面正,在面正中,當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”
《針灸大成》:“面正,在面正中,當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主目赤腫痛,目內眥腫痛,目眩,視物不清。”
《針灸學》:“面正,出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。別名素髎。在面部,當眉梢下,承泣上,目內眥下。主治目赤腫痛,目內眥腫痛,目眩,視物不清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