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冥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冥冥」詳解
「冥冥」為中醫經典中重要概念,與「昭昭」相對,二者共同構築陰陽理論的空間與狀態表述。其內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:
一、陰陽哲學中的空間意象
《素問·陰陽類論》言:「上合昭昭,下合冥冥」,揭示天人之應的整體觀。
- 昭昭:屬陽,象徵天、光明、顯露之態,如陽氣升發、外顯的生理功能。
- 冥冥:屬陰,象徵地、幽暗、潛藏之所,如陰血內守、臟腑深層氣化活動。二者如《周易》「天尊地卑」之喻,構成動態平衡。
二、生理病理的微觀指涉
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提出「觀於冥冥」,強調醫者需洞悉無形之變:
- 形氣營衛的內隱運行:
- 「不形於外」指氣血津液的輸布、經絡流注等內在機轉,雖無外在徵象,卻可透過脈診、色診等技法體察。
- 如《靈樞·衛氣》所述「營在脈中,衛在脈外」,其交互作用即屬「冥冥」範疇。
- 病機的潛伏與傳變:
- 疾病初起時「邪氣未形」(《類經》),或五臟相剋的隱性病理鏈,均需以「冥冥」思維推演,如《金匱要略》「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」。
三、診療中的「神悟」境界
「工獨知之」(《八正神明論》)反映中醫診法的直觀思維:
- 司外揣內:透過外在細微變化(如舌底絡脈、寸口脈的沉取)推斷「冥冥」中的病機,此即《難經》「望聞問切」之深層應用。
- 氣化理論的延伸:如三焦「孤府」的無形氣化、命門火種的蟄藏,皆需以「冥冥」為理解框架。
古籍補充
《黃帝內經》進一步將「冥冥」與時空結合:
- 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以「太一」運行喻人體氣機升降,其中「坎宮」屬水、主藏,正合「冥冥」之地象。
- 《素問·方盛衰論》「視冥冥」更強調醫者「靜意視義」的內觀修養,與道家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相通。
綜言之,「冥冥」既是中醫對不可見生命活動的哲學概括,亦為臨床「以象測藏」的理論依據,深刻體現「形神一體」的整體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