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膜入冰輪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膜入冰輪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翳膜侵蝕瞳神之病證,見載於《古今醫統》。「冰輪」為中醫對「水輪」之別稱,故本證與「膜入水輪」實為同義,皆指外障翳膜深入瞳神區域所致之眼疾。
中醫理論解析
- 病位與生理基礎
水輪(冰輪)為五輪學說中瞳神所屬,對應於臟腑之腎與膀胱,主司視覺。瞳神為「先天之光」,依賴肝腎精血濡養。若風熱邪毒上攻,或肝腎陰虛、氣血瘀滯,皆可致翳膜滋生,由白睛(氣輪)或黑睛(風輪)漸侵水輪,遮蔽神光,視物昏矇。 - 病因病機
- 外因:多因風熱毒邪外襲,循經上犯目竅,結聚成翳;或外傷後邪毒乘虛內侵,化腐成膜。
- 內因:肝腎陰虧,虛火上炎,灼傷目絡;或脾虛濕濁內停,痰濕凝結,阻滯目絡而成翳障。
- 病理產物:氣滯血瘀、痰濕互結為關鍵,翳膜實為痰瘀互結之有形病理產物。
-
證候特點
臨床可見瞳神區域有灰白或赤紅翳膜覆蓋,邊緣模糊或呈絲縷狀延伸,伴視力銳減、畏光流淚。若兼肝火者,可見目赤頭痛;陰虛者則見眼乾澀、眩暈耳鳴。
古籍考據與發展
《古今醫統》以降,明清醫家多將此證歸於「外障侵內」之變證,如《審視瑤函》強調「翳障自風輪犯水輪者,病進之兆」,提示病情深重。治療上,除退翳明目外,更需結合臟腑辨證,標本兼治。
附:膜入水輪與五輪關係
五輪學說中,水輪病變常與肝腎失調相關,而翳膜初生於風輪(黑睛,屬肝)或氣輪(白睛,屬肺),久病方入水輪。故本證多見於宿翳遷延、正虛邪戀之候,反映局部病變與整體臟腑功能失衡之交互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