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膜入瞳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膜入瞳神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翳膜由黑睛(角膜)或白睛(結膜)蔓延侵及瞳神(瞳孔區域)之病證。此症首載於《眼科易知》,書中述及:「膜入瞳神者,因黑白睛上生瘡而起,愈後瘡痕不沒,漸生翳膜,侵入瞳神。」意指眼部瘡瘍癒後,遺留瘢痕翳障,日久向瞳神方向延伸,遮蔽視物,嚴重者可致視力損傷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 肝經積熱 或 大腸燥滯,致邪熱上攻目竅而成。中醫認為「肝開竅於目」,肝經鬱火循經上炎,灼傷目絡;或肺胃熱盛,兼大腸燥結,濁熱無從下泄,反逆衝目系,遂使黑白睛生瘡化翳,日久侵蝕瞳神。此外,外感風熱毒邪、陰虛火旺,或外傷後瘀熱內結,亦可誘發此證。
臨床表現
初起可見白睛或黑睛生瘡,紅赤疼痛,癒後遺留灰白色或赤脈纏繞之翳膜,逐漸向瞳神方向攀附。翳膜厚者遮擋瞳神,致視物昏矇,如薄霧籠罩;若兼肝火熾盛,可伴見眼脹頭痛、口苦咽乾、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狀。
治法與方藥
- 退熱飲(《眼科易知》方)
- 組成: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大黃等清熱瀉火之品。
- 功效:清肝瀉肺、通腑降火,適用於肝肺熱盛、大腸燥結者。
- 其他辨證用藥
- 肝經風熱:可選 新制柴連湯(柴胡、黃芩、赤芍等)疏風清肝。
- 陰虛火旺:宜 滋陰降火湯(知母、黃柏、生地等)滋腎清熱。
- 瘀熱互結:配合 桃紅四物湯 活血化瘀,佐以清熱解毒藥。
相關病證
- 膜入水輪:指翳膜深入瞳神內層(水輪屬腎),病位更深,多與肝腎陰虛、虛火上炎相關,治法需兼顧滋補肝腎。
古籍參考
除《眼科易知》外,《銀海精微》、《審視瑤函》亦載類似病機,強調「翳膜攀睛」與臟腑熱毒之關聯,治療上注重內外兼治,外以退翳明目藥(如爐甘石、珍珠末)點眼,內服方藥則依證調理。
(按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具體辨證須結合臨床四診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