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摩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摩面

摩面,又稱浴面,為中醫自我推拿養生方法之一,源自古代導引術,最早記載於《諸病源候論·時氣候》。其法以手掌摩擦生熱後,循面部經絡上下撫摩,具有疏通氣血、調和臟腑之效。

操作方法

  1. 搓掌溫熱:雙掌相合,快速搓動至掌心發熱,以蓄積溫通之氣。
  2. 循經摩拭:以熱掌貼面,自額頭(陽明經所過)向下順摩至下頷,反覆十四次(「二七」之數),動作輕緩綿長,力道均勻滲透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• 經絡聯繫:面部為「諸陽之會」,手足三陽經皆上行於面。摩面可刺激陽明經(多氣多血),促進氣血上榮,改善面色晦暗。
  • 臟腑調和: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此法能「去肝氣」,因肝主疏泄,其氣上通於目周,摩面可疏泄肝鬱,緩解因情志不暢所致之面青、目澀。
  • 衛外固表:溫摩面部可激發衛陽之氣,增強腠理禦邪能力,符合「上工治未病」之養生思想。

延伸應用

  • 結合穴位:摩面時可重點按揉印堂、太陽、迎香等穴,加強醒腦、通竅之效。
  • 時辰養生:晨起摩面助陽氣升發,契合「春夏養陽」之道。

此術式簡便易行,體現中醫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的整體觀,通過外摩內調,達到頤養面容與臟腑的雙重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