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陰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陰痛
病證名,又稱「產後產戶痛」,指婦女分娩後陰部出現疼痛不適之症。此症多因生產過程中陰部受損,或產後調護失當所致,其病因病機可分為以下幾類:
- 產傷血瘀:分娩時產道撕裂或損傷,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經絡不通,發為疼痛。
- 邪毒感染:產後體虛,外邪乘虛而入,濕熱毒邪蘊結陰部,引發腫痛潰爛。
- 風寒侵襲:產後氣血虧虛,起居不慎,風寒之邪客於產門,阻滯氣血運行而致痛。
中醫辨證論治
-
血瘀證
- 表現:陰部刺痛,按之痛甚,惡露不暢,色暗有塊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疏風止痛。
- 方藥:可選用祛風定痛湯(生地、當歸、茯苓、川芎、荊芥、防風、肉桂、大棗),以養血活血,祛風散寒。
-
濕熱毒蘊證
- 表現:陰部紅腫熱痛,或有潰爛滲液,伴發熱、口苦尿赤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利濕消腫。
- 方藥:可選龍膽瀉肝湯加減,或配合外洗方(如黃柏、苦參、金銀花煎湯熏洗)。
-
風寒客襲證
- 表現:陰部冷痛,得熱則減,惡風畏寒。
- 治法:溫經散寒,養血通絡。
- 方藥:可選當歸四逆湯加減,或配合艾灸關元、三陰交等穴以溫通經脈。
其他療法
若因產傷導致玉戶不斂(產道傷口久不癒合),可參考相應治法,以益氣養血、生肌收口為主,如內服十全大補湯,外用生肌散等。
總結
產後陰痛病因多端,臨床須辨明虛實寒熱,對證施治,以調和氣血、祛邪扶正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