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謀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謀風
謀風為中醫「八風」之一,源自西南方,屬外感風邪的一種。其特性與五行中「土」相應,與脾臟關係密切,故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明確指出:「風從西南方來,名曰謀風,其傷人也,內捨於脾,外在於肌,其氣主為弱。」此段經文揭示謀風的致病特點:內傷脾臟,外襲肌肉,導致人體氣血虛弱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與脾土的關聯
    西南方位對應後天八卦中的「坤」卦,五行屬土,與人體脾臟相通。脾主運化水穀精微,為氣血生化之源,亦主肌肉四肢。謀風侵襲時,易先犯脾土,使脾失健運,水濕停滯,進而影響氣血生成,表現為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等虛弱症狀。
  2. 外邪侵襲途徑
    風邪從肌表侵入,循經絡內傳於脾。脾虛則衛外不固,肌肉失養,故可見肌肉痠痛、鬆弛無力,甚則肢體沉重。此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風氣藏於皮膚之間,內不得通,外不得泄」的理論相合,說明風邪滯留肌腠,阻礙氣機運行。

臨床表現

謀風致病多呈「虛損」之象,可分為內外兩層:

  • 內傷脾土:脾陽受損,運化失常,常見面色萎黃、肢體浮腫、舌淡苔白膩。
  • 外客肌表:腠理不密,營衛失和,可見惡風、自汗、反覆外感,或皮膚麻木不仁。

治法與調理原則

中醫治療謀風以「健脾益氣、祛風除濕」為主,需標本兼顧:

  • 內治:選用四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等方劑,補脾以固本;若兼濕邪,可佐以平胃散化濕和中。
  • 外治:配合針灸或推拿,取足三里、脾俞等穴位,調理脾經氣血;另可施以艾灸,溫通脾陽以驅散風邪。

與其他風邪的區別

八風中,謀風與「剛風」(西北風,傷大腸)、「凶風」(北方風,傷腎)等皆屬外邪,然謀風獨重脾土虛弱之證,且西南方氣候多濕,故常兼夾濕邪為患,此為其辨證關鍵。

謀風之說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強調自然風向與臟腑功能的互動關係,為外感病辨證提供重要理論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