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母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母瘧,病名。瘧疾在腹脅結成症癖,日久難治者。指瘧疾脾腫大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.瘧病不內外因證》:「亦有數年不差,百藥不斷,結成症癖在腹脅,名曰老瘧,亦曰母瘧。」參見瘧母、老瘧條。

母瘧,又稱瘧母、老瘧,是瘧疾的一種慢性病變,多由急性瘧疾反覆發作,或長期遷延不愈,日久形成。其主要特點是瘧疾發作次數減少,但發作時間延長,每次發作時間可長達數天,發作時寒熱交替不明顯,常伴有脾腫大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消瘦等症狀。

母瘧的病因主要與瘧原蟲感染有關。瘧原蟲在人體內寄生後,會引起免疫反應,導致脾臟腫大。此外,母瘧的發生還與患者的體質、營養狀況、生活環境等因素有關。

母瘧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利濕消腫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車前子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
母瘧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避免接觸瘧原蟲。
  2. 在瘧疾流行地區,要及時接種瘧疾疫苗。
  3. 在瘧疾流行地區,要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蚊蟲叮咬。
  4. 患有瘧疾後,要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

母瘧是一種慢性疾病,治療起來比較困難,但只要積極治療,是可以治癒的。患者在治療期間,要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,並配合醫生進行治療。

以下是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中關於母瘧的記載:

「亦有數年不差,百藥不斷,結成症癖在腹脅,名曰老瘧,亦曰母瘧。其症如瘧,但寒熱不甚,發作時,頭痛身重,胸膈滿悶,腹脹,食不下,大便不通,小便短赤,舌苔白膩,脈沉細數。治法宜清熱解毒,利濕消腫,健脾益氣。方用黃連六錢,黃芩三錢,梔子三錢,大黃二錢,白朮三錢,茯苓三錢,澤瀉三錢,車前子三錢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