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母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母腮穴

母腮為中醫推拿特定穴位之一,首見於清代醫家熊應雄所著之《小兒推拿廣意》。此穴位於手部大拇指指甲後方,約距指甲根部一韭葉寬度(即中醫所稱「一韭葉」,約0.1寸至0.2寸)。其定位與手太陰肺經之「少商穴」鄰近,然功能主治略有差異。

穴位定位與操作
母腮穴屬手部外奇穴,具體位置在大拇指末節橈側,指甲角後方赤白肉際處。臨床操作多以掐法為主,即以拇指指甲垂直施力按掐穴位,手法需穩準輕快,以達刺激效果。傳統記載此法可止吐血,蓋因該穴與肺經相應,而肺主氣、朝百脈,掐之能調節氣機,清泄肺熱,從而緩解血熱妄行之吐血症狀。

中醫理論基礎
從經絡學說論之,母腮穴雖非十二正經所屬,然其位置鄰近肺經井穴少商,故亦與肺系功能相關。肺主宣發肅降,若肺熱壅盛或氣逆上衝,可能引發咯血、衄血等症。掐揉母腮可疏通局部氣血,瀉熱降逆,符合「上病下取」「遠部取穴」之治療原則。此外,小兒推拿中,此穴亦用於調理肺衛不固所致之咳嗽、氣喘,蓋因小兒臟腑嬌嫩,外邪易襲肺系,透過刺激母腮可助宣肺解表。

臨床應用延伸
除止血外,母腮穴於近代推拿應用中,亦被擴展用於緩解咽喉腫痛、發熱等實熱證候。其機理在於肺經「上膈屬肺,從肺系橫出腋下」,咽喉為肺之門戶,故刺激此穴能間接清利咽喉。然須注意,此穴主治偏重實證、熱證,若屬虛寒性出血或慢性病證,則需配伍其他穴位或療法。

與相關穴位區別
母腮穴與少商穴位置相近,然少商為肺經井穴,主治範圍更廣,涵蓋昏迷、癲狂等高熱神志病;而母腮穴功能較專一,傳統以止血為要,且多見於小兒推拿典籍。二者可配合使用,如熱盛出血時,先掐少商泄熱,再掐母腮加強止血之效。

綜觀之,母腮穴雖為小穴位,然其結合經絡理論與局部取穴特點,於特定症狀中展現獨到療效,體現中醫「小穴治大病」之辨證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