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拇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拇指,又稱「母指」,乃手足之大指,於中醫理論中具特殊生理與診療意義。
一、經絡循行與臟腑聯繫
-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,循行至拇指橈側端(少商穴),故拇指狀態可反映肺系功能。《靈樞·經脈》載:「肺手太陰之脈……下肘中,循臂內上骨下廉,入寸口,上魚,循魚際,出大指之端。」
- 足厥陰肝經分支循行於足大趾背側(大敦穴),《素問·繆論》言:「厥陰之脈,絡陰器,繫於肝。」拇指異常或與肝氣疏泄相關。
二、診斷學意義
- 望診特徵:《靈樞·五色》指出顴部赤色「大如母指」為危候,此處「母指」作尺寸參照,反映病邪熾盛。
- 觸診應用:拇指腹為切脈常用部位,其力度與敏感度攸關「舉按尋」手法之準確性。
三、治療相關論述
- 腧穴定位:
- 手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.1寸為少商穴,係肺經井穴,主治喉痹、發熱。
- 足大趾外側趾甲角後0.1寸為大敦穴,屬肝經井穴,多用於疝氣、崩漏。
- 針刺禁忌:《針灸甲乙經》強調「手魚際絡脈青黑者」慎刺拇指部,此與氣血盛衰相關。
四、古典文獻考據
- 《素問·骨空論》載膝痛連及拇指時,當取膕窩(委中穴)治療,體現「下病上取」原則。
- 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》述拇指為「五指之首」,骨折脫臼時需特殊固定手法。
五、特殊生理現象 拇指獨具對掌功能,中醫歸因於「諸筋所會,宗筋所聚」,《黃帝內經》認為此與「脾主肌肉」密切相關,故拇指痿弱或提示脾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