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拇指同身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拇指同身寸
拇指同身寸為中醫傳統人體測量單位之一,屬「指寸法」的範疇,最早記載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。此法以患者自身拇指的特定部位寬度作為基準,用以量取穴位或標記治療部位,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辨證思維。
定義與操作方法
拇指同身寸的標準,乃以患者拇指指節橫紋兩端之間的橫向距離為一寸(如圖)。臨床操作時,患者拇指自然屈曲,醫者測量其第一指節(近端指節)的橫徑,此寬度即為該患者的一寸之長。此法強調「同身」概念,即必須以患者自身拇指為準,不可套用他人尺寸,以確保取穴準確性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經絡氣血運行與個體形體密切相關,故《靈樞·骨度》提出「骨度法」,而拇指同身寸為其簡化應用。其原理在於,人體各部位比例相對固定,以自身肢節為度量工具,可避免因體型差異導致的取穴偏差。此法尤其適用於四肢、頭面等肌肉豐滿度變化較小的區域。
臨床應用
拇指同身寸多用於快速定位需針灸或按摩的穴位。例如:
- 取「列缺穴」時,可於橈骨莖突上方,以拇指橫寸量取一寸半處。
- 配合「一夫法」(四橫指為三寸),可輔助測量三陰交、足三里等下肢穴位。
與其他指寸法的區別
除拇指同身寸外,中醫尚有「中指同身寸」(以中指中節兩端橫紋間距為一寸)及「四橫指同身寸」等法。拇指法因便於單手操作,常用於需精確一寸的場合,而中指法則多用於長度較大的量取。
歷史淵源
《千金要方》載其為「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」,後世醫家逐步演變為拇指測量。此法結合「骨度折量」與「體表標誌」,反映古代中醫對人體比例與經絡定位的深刻觀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