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木疳
病名與出處
木疳,又稱木瘍,首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其文曰:「木疳證生於風輪者多,其色藍綠青碧,有虛實二證。」此病多發於黑睛(角膜),屬外障眼病範疇,以局部出現顆粒狀突起為特徵,其色或青或綠,與肝經病機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木疳之發,主要責之於肝經功能失調:
- 實證:多因肝經鬱熱或實火上炎,循經上攻目竅,灼傷黑睛,氣血壅滯而成疳。
- 虛證: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或肺陰不足,金不生水,致目失濡養,久而生疳。
臨床表現
- 實證:黑睛上生一至數個細小顆粒,色青藍,伴明顯異物感、刺痛、畏光流淚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虛證:顆粒較大而色淡,反覆發作,視物昏矇,乾澀不適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若久病不癒,黑睛表層潰陷,可發展為「花翳白陷」,甚則穿孔,嚴重損害視力。
鑑別診斷
需與以下眼病區分:
- 聚星障(病毒性角膜炎):星點狀混濁,多伴赤脈纏繞。
- 凝脂翳(細菌性角膜炎):翳障如凝脂,疼痛劇烈,發展迅速。
治療原則
-
實證:清肝瀉火,解毒退翳。
- 主方:龍膽瀉肝湯加減(龍膽草、梔子、黃芩、柴胡等)。
- 加減:若熱毒熾盛,加蒲公英、金銀花;血瘀明顯,加丹皮、赤芍。
-
虛證:滋陰降火,潤目消疳。
- 主方:養陰清肺湯合知柏地黃丸加減(生地、麥冬、知母、黃柏等)。
- 加減:肺陰不足者,加沙參、玉竹;肝腎虧甚,加枸杞、女貞子。
外治法
- 可用中藥熏眼(如菊花、桑葉煎湯)以清熱明目。
- 局部點用中藥製劑(如黃連滴眼液)輔助清熱解毒。
預後與轉歸
及時調治,實證多易消退;虛證易遷延,需長期調養。若失治誤治,黑睛遺留翳障,可影響視力。
(註:本文所述治法方藥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施用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