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木舌

病名
木舌,又稱「死舌」,首見於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六。此病多因心脾積熱上衝,致使舌體腫脹,漸至塞滿口腔,觸之堅硬不柔,活動受限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舌為心之苗竅,脾之經絡亦絡於舌。若臟腑氣機壅滯,心脾積熱,熱毒循經上攻,則舌體氣血瘀阻,發為腫硬。《嬰童百問》指出:「臟腑壅滯,心脾積熱,熱氣上衝,故令舌腫,漸漸腫大,塞滿口,是為木舌。」《赤水玄珠》進一步描述其特徵:「舌腫硬而不柔和,挺然脹滿或出口者為木舌。」

臨床表現
木舌主要表現為舌體驟然腫大,質地堅硬如木,色澤或深紅或紫暗,嚴重者可致口腔堵塞,妨礙言語及呼吸。《醫學綱目》強調其急迫性:「木舌者,舌腫粗大,漸漸腫硬滿口,不急治,即塞殺人也。」

辨證論治

  1. 心脾積熱證

    • 主症:舌腫硬滿口,色紅灼熱,伴煩躁口渴、小便短赤。
    • 治法:瀉火解毒,通腑泄熱。
    • 方藥:涼膈散加減,以清上中二焦熱毒;若熱毒熾盛,舌腫痛劇者,可選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,清心涼血。
  2. 血熱瘀阻證

    • 主症:舌質紫暗,腫硬疼痛,或有瘀斑。
    • 治法:涼血散瘀,解毒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犀角地黃湯加丹皮、赤芍,或配合紫雪丹以增強涼血開竅之效。

外治法
《景岳全書》主張急則治標:「惟宜砭針刺去其血為上策。」可於舌體腫脹處點刺放血,泄熱解毒,繼以冰硼散外敷,或漱以黃連水清熱消腫。

其他辨證要點
若木舌非由熱毒所致,需審證求因。如陽虛寒凝者,舌腫而淡白,宜溫陽化瘀;痰濕阻絡者,舌胖大苔膩,需化痰通絡。臨證當細辨寒熱虛實,隨證施治。

古籍參考
歷代醫家對木舌論述頗詳,除前述典籍外,《外科正宗》亦載:「木舌堅硬,由心火妄動,治當降火清心。」顯示此病與心火亢盛密切相關,治療需注重清降心脾之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