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木位

定義
木位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術語,指風木之氣所主的時位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記載:「木位之主,其寫(瀉)以酸,其補以辛。」此處「木位」代表春生之氣所司的時段與功能特性,與五行中「木」的屬性相應,主升發、條達,對應人體肝膽系統及風氣之變動。

時令與氣候特徵
根據王冰注釋,木位具體對應「春分前六十一日」,即初之氣(大寒至春分),為一年中陽氣初生、萬物萌發之際。此時自然界風氣漸盛,氣候多變,人體易受風邪侵擾,肝氣亦隨之升發。若風木太過或不及,則可能引發肝系病證,如眩暈、筋脈拘急或情緒失調等。

生理與病理聯繫

  1. 肝主疏泄:木位與肝相應,肝氣疏泄功能在此時尤為關鍵。肝氣調暢則氣血運行無阻,反之則見鬱滯(如脅脹、抑鬱)或亢逆(如頭痛、易怒)。
  2. 風為百病之長:風木主令時,外感風邪易兼夾他邪(如寒、濕),致病變化迅速,臨床可見遊走性疼痛、皮膚搔癢或中風等症。
  3. 酸瀉辛補:依《素問》治法,木位病證若需瀉其過亢(如肝陽上亢),宜用酸味藥(如白芍、五味子)收斂;若需補其不足(如肝氣虛滯),則用辛味藥(如柴胡、川芎)助其升發。

運氣學說的延伸
在五運六氣理論中,木位不僅指時令,亦涉及天干化運(如丁壬化木)與地支司天(如厥陰風木司天)。若逢木運太過之年(如壬年),風木之氣盛行,易致肝病、風證;不及之年(如丁年)則可能見肝用衰減,需結合歲氣調治。

與其他五行關係
木位之氣常與他行交互影響:

  • 木剋土:肝氣過亢可乘脾土,導致腹痛、泄瀉。
  • 金剋木:肺金肅降過度可抑制肝木,見情志抑鬱、氣機不暢。

總結
木位作為中醫理論中時空與生理病理的結合概念,體現了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其臨床意義在於指導因時制宜的診療,尤其重視肝膽系統與風邪的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