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木瘍
木瘍,又稱「木疳」,首見於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屬中醫眼科疾病之一。其病機主要與肝經功能失調相關,或因肝經實熱,或因陰虛火炎上擾所致。臨床表現多見眼部生瘍,形如木質,堅硬難消,或伴紅腫疼痛,甚則影響視力。
病因病機
- 肝經實熱:多因情志鬱結,肝氣化火,或外感熱邪內傳肝經,火熱上炎,結聚於目,形成木瘍。此證常見患處紅腫熱痛,觸之堅硬,兼見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等實熱之象。
- 陰虛火炎: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內生,上灼目絡,致局部氣血瘀滯而成瘍。此證常見患處微紅微腫,隱痛不適,兼見頭暈耳鳴、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候。
辨證論治
-
肝經實熱證
- 治法:清瀉肝火,解毒散結。
- 方藥: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,主以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火,佐以柴胡疏肝解鬱,當歸、生地養血柔肝,澤瀉、車前子引熱下行。若腫痛甚者,可加蒲公英、連翹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。
-
陰虛火炎證
- 治法:滋陰降火,潤燥散結。
- 方藥: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,主以生地、麥冬、玄參滋陰清熱,白芍、丹皮涼血和營,貝母、薄荷散結利咽。若虛火偏盛,可加知母、黃柏以加強降火之效;若兼血瘀,可加丹參、赤芍以活血通絡。
相關名詞辨析
木瘍與「木疳」同義,然古代文獻中「疳」字多指慢性潰瘍或瘡瘍,而「瘍」則泛指腫瘍、潰瘍等外症。二者皆強調病灶之堅硬特性,與肝經氣血失和密切相關。此外,木瘍需與「針眼」(麥粒腫)、「胞生痰核」(霰粒腫)等眼疾鑑別,後者多因脾胃濕熱或痰濕凝滯所致,治法迥異。
中醫理論延伸
中醫認為「肝開竅於目」,故眼疾多責之於肝。木瘍之成,無論實熱或虛火,均反映肝之疏泄失常,或火邪上擾,或陰不制陽。治療時除針對病機用藥外,亦可配合針灸療法,如取太衝、行間以瀉肝火,或取三陰交、照海以滋陰降火,輔助調理氣血,促進病灶消散。
此病名雖載於眼科專書,然其辨證思路亦可延伸至其他體表瘍證,體現中醫「異病同治」之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