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鬱達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木鬱達之

「木鬱達之」一詞出自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,為中醫治療肝氣鬱結的重要原則。「木鬱」指肝氣鬱滯所致的病理狀態,因肝屬木,主疏泄,性喜條達而惡抑鬱。若情志不遂、氣機不暢,或外邪侵擾,導致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即形成「木鬱」之證。「達之」則指通過疏導、調暢氣機的方法,使鬱結的肝氣得以舒展,恢復其正常生理功能。

木鬱的病因與病機

肝主疏泄,調暢全身氣機,並影響情志、消化、氣血運行等功能。當肝氣鬱結時,其疏泄失常,可表現為:

  1. 情志失調:鬱怒、憂思過度,導致肝氣不舒,常見精神抑鬱、煩躁易怒、胸脅脹悶等。
  2. 氣機阻滯:肝經循行於胸脅,氣滯則見兩脅脹痛或竄痛,胸悶太息。
  3. 橫逆犯胃:肝氣乘脾犯胃,可致脘腹脹滿、噯氣吞酸、食慾不振,甚則腹痛腹瀉,此為「肝脾不調」或「肝胃不和」之象。

木鬱的臨床表現

肝氣鬱結的症狀多與氣機不暢相關,常見:

  • 胸脅部:脹滿、疼痛,疼痛性質多呈竄痛或悶痛。
  • 消化系統:噯氣、嘔吐酸水、納差、腹脹,或大便溏泄(肝鬱乘脾)。
  • 情志方面:情緒低落、易怒、焦慮,或咽喉異物感(梅核氣)。
  • 婦科病症:女性可見月經不調、經前乳脹、痛經等(肝鬱氣滯影響衝任)。

達之的治療原則與方法

「達之」強調疏肝解鬱、調暢氣機,具體治法包括:

  1. 疏肝理氣
    • 方藥:常用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等,以柴胡、香附、陳皮、川芎等藥物疏肝行氣。
    • 針灸:取太衝、期門、肝俞等穴,以疏泄肝鬱。
  2. 調和肝脾
    • 若肝鬱克脾,可用痛瀉要方(白朮、白芍、陳皮、防風)以柔肝健脾。
  3. 清肝瀉火
    • 肝鬱化火時,見口苦、目赤、失眠,可加栀子、黃芩等清熱之品,如丹栀逍遙散。
  4. 活血化瘀
    • 氣滯日久致血瘀,見脅痛固定、舌紫暗,可配合當歸、丹參、鬱金等活血藥物。

木鬱達之的理論延伸

此原則不僅適用於肝氣鬱結,亦體現中醫「五行相應」與「整體調節」的思想。肝氣條達,則氣血調和,臟腑功能協調;反之,肝鬱可影響心肺(木火刑金)、脾胃(木鬱克土)及腎(子盜母氣),故疏肝法在內科、婦科等多科疾病中均有廣泛應用。

「木鬱達之」作為中醫調氣的核心治法之一,深刻反映了「治病求本」與「因勢利導」的治療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