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腰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腰痛
產後腰痛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三,其記載:「腎主腰腳,而婦人以腎系胞。產則勞傷腎氣,損動胞絡,虛未平復,而風冷客之,冷氣乘腰者,則令腰痛也。」指出此症與腎氣虧虛、胞絡受損及外邪侵襲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腎氣虧虛:婦人以腎繫胞,分娩時耗氣傷血,腎氣受損,腰府失養,故見隱痛綿綿,伴耳鳴、膝軟等虛象。
- 瘀血阻絡:產後惡露不盡,敗血流入腎經,或起居不慎閃挫腰部,致氣滯血瘀,痛如針刺,拒按,時作時止。
- 外感風寒濕邪:產後氣血未復,腠理疏鬆,風寒濕邪乘虛客於經絡,氣血凝滯,發為腰痛,多兼畏寒、關節酸重等表證。
辨證論治
-
腎虛證
- 主症:腰部隱痛,酸軟乏力,遇勞加重,頭暈耳鳴,脈沉細。
- 治法:補腎壯腰,益精填髓。
- 方藥:六味地黃丸(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)加杜仲、續斷、桑寄生等強筋壯骨之品。若兼陽虛畏寒,可加肉桂、附子溫腎助陽。
-
瘀血阻絡證
- 主症:腰痛如刺,痛處固定拒按,惡露色暗或夾血塊,舌紫暗,脈弦澀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通絡止痛。
- 方藥:選《局方》複元通氣散(木香、茴香、青皮、穿山甲、陳皮、白芷、甘草、漏蘆、貝母)加當歸、川芎、桃仁等。若瘀久化熱,可酌加丹皮、赤芍涼血散瘀。
-
外感風寒濕證
- 主症:腰痛拘急,遇寒加重,或伴發熱惡寒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治法:養血祛風,散寒除濕。
- 方藥:養榮壯腎湯(當歸、防風、獨活、肉桂、杜仲、川芎、續斷、桑寄生)為主。風重加羌活,濕重加蒼朮、薏苡仁。
其他療法
- 針灸:取腎俞、命門、委中、阿是穴等,腎虛用補法,瘀血用瀉法,寒濕加灸法。
- 推拿:循經點按膀胱經、督脈,配合揉法舒筋活絡。
此症與現代醫學「產後骨盆功能障礙」「腰椎勞損」等有相通之處,然中醫強調「辨證求因」,臨床需審因論治,不可一概而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