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鬱化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木鬱化火,中醫名詞,出自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。五行學說術語。肝屬木,木鬱即肝鬱,由於肝鬱引起肝陰虧損,或素有內熱而出現肝火症狀,故稱。臨床表現有頭痛、眩暈、面赤、目痛、嘔血、咳血,甚則發狂等。

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“木鬱化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循環相生也。”肝屬木,木鬱即肝鬱。由於肝鬱引起肝陰虧損或素有內熱而出現肝火症狀,故稱。臨床表現有頭痛,眩暈,面赤,嘔血,咳血,甚或發狂等。

《醫學入門》曰:“木鬱化火,火盛則肝陽上亢,頭痛目赤,眩暈耳鳴,甚則吐血、衄血、發狂。”

《景岳全書》曰:“木鬱化火,則頭痛、目赤、耳鳴、眩暈、嘔血、衄血、發狂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曰:“木鬱化火,則頭痛、目赤、耳鳴、眩暈、嘔血、衄血、發狂。”

木鬱化火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肝鬱化火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(1)情志不遂:肝主疏泄,主藏血,調暢情志。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可導致肝鬱化火。

(2)飲食不節:過食肥甘厚味,生痰生火,可導致肝鬱化火。

(3)久病久痛:久病久痛,耗傷肝陰,可導致肝鬱化火。

(4)外感六淫:外感六淫,侵犯肝經,可導致肝鬱化火。

木鬱化火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(1)頭痛:頭痛為木鬱化火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。頭痛多位於前額部,或偏於一側,痛勢急迫,可伴有頭脹、目赤、耳鳴、眩暈等症。

(2)目赤:目赤為木鬱化火的另一個主要臨床表現。目赤多為肝火上炎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等症。

(3)耳鳴:耳鳴為木鬱化火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。耳鳴多為肝火上炎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眩暈等症。

(4)眩暈:眩暈為木鬱化火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。眩暈多為肝火上炎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耳鳴等症。

(5)嘔血:嘔血為木鬱化火的嚴重併發症之一。嘔血多為肝火犯胃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等症。

(6)衄血:衄血為木鬱化火的嚴重併發症之一。衄血多為肝火上炎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等症。

(7)發狂:發狂為木鬱化火的嚴重併發症之一。發狂多為肝火熾盛所致,常伴有頭痛、眩暈、耳鳴等症。

木鬱化火的治療,以疏肝解郁、清肝瀉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柴胡疏肝散、龍膽瀉肝湯、當歸四逆湯等。

木鬱化火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(1)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
(2)飲食清淡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。

(3)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(4)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(5)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