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木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木運
木運為中醫運氣學說中「五運」之一,與五行之「木」相應,主掌自然界生發、條達之氣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木運對應天干「丁」與「壬」,故每逢丁年(如丁卯、丁丑等)及壬年(如壬申、壬午等),歲運皆由木氣主司,稱為「木運統之」。此理論出自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:「丁壬之歲,木運統之」,揭示天干化運的規律,其中丁壬化木,象徵天地間木性氣機的盛衰循環。
木運的特性與氣化表現
木運之年,氣候偏於風氣盛行,萬物隨之萌動升發。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提及,木運太過(如壬年陽干主運),則「風氣流行」,易現風木亢盛之象,如肢體震顫、眩暈等;若木運不及(如丁年陰干主運),則「燥乃大行」,金氣乘木,導致生發之力受阻,常見鬱結、筋脈拘急等病症。
木運與人體臟腑的關聯
中醫認為,木運通應人體肝膽系統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「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。」木運正常時,肝氣疏泄條達,氣血調和;若木運失衡,則肝失疏泄,可引發情志抑鬱、胸脅脹痛,或肝風內動等證候。此外,木運與「厥陰風木」六氣相合時(如壬寅、壬申年),風木之氣尤甚,需結合司天之氣進一步分析其對人體的影響。
木運的週期與推演
五運以十年為週期輪轉,木運每間隔四年主歲一次。古代醫家透過「五運六氣」曆法,結合干支紀年,預測木運之年的氣候、物候及病候特點。例如壬年木運太過,需防風邪犯肝;丁年木運不及,則當調養肝血以應燥勝。此類推演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將自然氣化與人體病理緊密聯繫。
木運理論深植於中醫運氣學說,不僅闡釋自然界週期性變化,亦為臨床辨治提供依據,反映傳統醫學對宇宙規律與生命動態的深刻洞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