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閉
目閉,指閉目不欲開之症狀,屬中醫眼科及內科常見證候之一。此症首載於《靈樞·大惑論》,其文曰:「衛氣留於陰,不得行於陽。留於陰則氣盛,陰氣盛則陰蹻滿,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」此段經文闡明了目閉的病理機制與衛氣運行失常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衛氣失調:衛氣晝行於陽(體表、六腑),夜行於陰(五臟)。若衛氣滯留於陰分,無法正常行於陽分,則陰氣偏盛,陽氣虛弱。陰蹻脈主司目之開闔,陰氣盛則陰蹻脈滿,陽氣虛則無力開目,故見目閉不張。
- 肝血不足:肝開竅於目,肝血虧虛則目失所養,可致疲倦欲閉。
- 脾氣虛弱:脾主升清,若清陽不升,頭目失養,亦可出現目閉懶睜。
辨證論治
-
衛氣失和,陽氣虛弱
- 主證:目閉難開,伴精神倦怠、嗜臥、面色蒼白、脈弱。
- 治法:補氣升陽,調和營衛。
- 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減(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),可酌加桂枝、白芍以調和陰陽。
-
肝血不足
- 主證:目閉不欲睜,視物模糊,頭暈目眩,爪甲不榮,舌淡。
- 治法:滋養肝血。
- 方藥:四物湯(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)加枸杞、菊花。
-
濕濁困脾
- 主證:目閉沉重,頭蒙如裹,胸悶納呆,苔膩。
- 治法:健脾化濕。
- 方藥:平胃散(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)合藿香正氣散加減。
相關理論延伸
- 陰蹻脈與目之關係:陰蹻脈屬奇經八脈之一,起於足跟,上行至目內眥,與陽蹻脈共同調節眼瞼開合。《難經》云:「陰蹻為病,陽緩而陰急。」意指陰蹻脈氣盛則目瞼閉合之力增強,故見目閉。
- 與「嗜臥」之異同:目閉多為局部症狀,而嗜臥則屬全身性倦怠,然二者皆可因陽氣虛或濕濁內阻所致,臨床須結合四診辨析。
此症雖以虛證為多,然實證(如濕熱上蒙)亦可見之,故臨證當詳辨陰陽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