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血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產後血暈,中醫病名。《經效產寶》卷下:“產後血暈者,其狀心煩、氣欲絕是也。亦有用心過多而暈,亦有下血極少亦暈。”多因產後血虛氣脫或血瘀氣逆所致。血虛氣脫者多因產婦素體虛弱,復因產程過長與產後失血過多,以致營陰下奪,孤陽上越,氣隨血脫,心神無所養而發為血暈;血瘀氣逆者因產時體虛,感受寒邪,餘血濁液為寒邪凝滯而成瘀阻,血瘀氣逆,並走於上,迫亂心神而致產後血暈。

血虛氣脫者症見陰道出血量多,頭暈目眩,面色蒼白,心悸,憒悶不適,漸至昏不知人,四肢厥冷,冷汗手撒等,治以補氣益血,固脫救急,方用參附湯、大補元煎等;瘀血氣逆者,症見惡露量少,小腹陣痛拒按,心下滿悶,氣急痰涌,繼而不省人事,兩手握拳等,治宜活血理氣,開閉醒神,方用黑神散或清魂散。

產後血暈的古籍原文如下: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三:“產後血暈,其狀心煩、氣欲絕是也。亦有用心過多而暈,亦有下血極少亦暈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卷二十七:“產後血暈,其因有二:一則血虛氣脫,二則血瘀氣逆。血虛氣脫者,多因產婦素體虛弱,復因產程過長與產後失血過多,以致營陰下奪,孤陽上越,氣隨血脫,心神無所養而發為血暈;血瘀氣逆者,因產時體虛,感受寒邪,餘血濁液為寒邪凝滯而成瘀阻,血瘀氣逆,並走於上,迫亂心神而致產後血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