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目寸

目寸為中醫「同身寸」量度法之一,專用於頭面部取穴,以患者自身眼內眥(內眼角)至外眥(外眼角)的橫向寬度定為1寸,作為針灸取穴的基準。《醫學入門》明確記載:「頭部橫寸:以眼內眥角至外眥角為一寸。」此法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核心理念,強調個體差異,避免固定尺寸造成的取穴誤差。

理論依據與應用

  1. 與經絡的關聯:目寸常用於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陽膽經等頭部經絡的取穴,如攢竹(眉頭)、絲竹空(眉梢)等穴位定位,需參考眼眥間距。
  2. 三焦分部理論:頭面部屬上焦,目寸結合「骨度分寸法」,輔助劃分頭部區域,如前髮際至後髮際為12寸,配合目寸橫向測量,形成立體定位系統。
  3. 臨床實務:除頭部橫向外,目寸亦可延伸應用於眼周縱向取穴,如睛明(內眥上方)、瞳子髎(外眥外側),但需結合其他同身寸法(如拇指橫寸)綜合判斷。

古籍佐證
《針灸甲乙經》提及頭維穴「在額角髮際,旁開目內眦一寸五分」,間接援引目寸概念;《千金要方》亦強調「凡頭面之穴,當隨目寸折量」,反映其歷史沿用價值。

現代詮釋
現代中醫解剖學指出,成人眼裂平均長度約3.5厘米,接近傳統1寸(約3.33厘米),佐證目寸的實用性。然實際操作時,仍須以患者自身比例為準,體現「辨證取穴」的靈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