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見黑花飛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見黑花飛蠅
證名,指患者自覺眼前常有黑花飄動,狀如飛蠅,亦稱「飛繩幻視」。此證首見於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零九,載曰:「腎水既虛,肝無以滋養,故見於目者,始則(目巟)(目巟)不能矚遠,久則昏暗,時見黑花飛蠅。」意指腎陰虧虛,肝失濡養,日久則目失所榮,遂生此症。
中醫病機
- 肝腎陰虛:肝開竅於目,腎藏精,肝腎陰虧則精血不足,目失濡養,故見黑花飛舞。
- 氣血兩虛:脾虛氣弱,氣血生化不足,不能上榮於目,亦可致眼前黑花閃爍。
- 痰濕上擾:痰濕內蘊,濁陰上泛,蒙蔽清竅,亦可引發此症。
- 瘀血阻絡:久病入絡,氣滯血瘀,目絡不通,神光不得發越,故見黑花。
相關內障眼疾
此症常見於多種內障眼病,如:
- 圓翳內障(白內障早期):晶珠混濁,視物昏朦,伴黑花飄動。
- 雲霧移睛(玻璃體混濁):神膏不清,自覺眼前蠅翅飛舞。
- 視瞻昏渺(視神經或視網膜病變):氣血失和,目絡瘀滯,兼見黑花。
古籍論述
- 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眼見黑花者,腎氣衰也。」強調腎虛為本。
- 《證治準繩》則分虛實,虛者責之肝腎,實者多因痰火。
辨證要點
- 虛證:黑花隱現,視物模糊,兼見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,脈細弱。
- 實證:黑花驟生,或伴目赤澀痛,胸悶痰多,舌苔厚膩,脈滑。
此症多屬本虛標實,臨床須審因論治,或滋腎養肝,或健脾益氣,或化痰祛濕,或活血通絡,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