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睛瞤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目睛瞤動,病證名。見《審視瑤函》:「目者肝膽。屬風木二經,兼為相火。肝藏血,血不足則風火內生,故目睛為之瞤動。經曰:曲直動搖,風之象也。宜用四物益其血,加柴胡、山梔清其肝,陰血內榮,則虛風自息矣。」若兼他證,則隨證加減用藥。即睛動,詳該條。
目睛瞤動,又稱睛動。是指眼睛不自主地顫動,常伴有眼脹、眼痛、視物模糊等症狀。多由肝血不足、風火內生所致。
臨床上,可見以下證型:
- 肝血不足型:常見於青少年,症見目睛瞤動,眼脹、眼痛,視物模糊,面色蒼白,唇甲淡白,舌質淡,苔薄,脈細弱。
- 風火內生型:常見於中老年人,症見目睛瞤動,眼脹、眼痛,視物模糊,面色潮紅,口苦咽干,舌紅苔黃,脈弦滑。
治療上,可根據不同證型給予相應的治療。
- 肝血不足型:可用四物湯加減。
- 風火內生型:可用羚羊角散、羚羊角鉤藤湯加減。
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。
目睛瞤動,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因此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