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眶歲久赤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目眶歲久赤爛

病證名,首載於《蘭室秘藏》卷上,又稱爛眶眼爛眶連眶赤爛,俗稱赤瞎。此症多因脾胃濕熱壅盛,日久積聚,上攻於目而成。其特徵為瞼弦潰爛,邊緣紅赤,伴隨癢痛難忍淚出不止,且病情纏綿,經久難癒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目眶歲久赤爛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脾胃主運化水濕,若因飲食不節、過食肥甘厚味,或外感濕邪,導致濕熱內蘊,濕濁之氣上蒸於目,燻灼瞼緣,則發為赤爛。此外,風邪外襲亦可與濕熱相搏,加重病情,使瞼弦紅腫潰爛,遷延不愈。

臨床表現

  1. 瞼弦潰爛:眼瞼邊緣皮膚及睫毛根部出現糜爛、脫屑,嚴重者可見潰瘍。
  2. 紅赤癢痛:患處明顯紅腫,伴隨灼熱感及劇烈瘙癢,患者常揉擦眼部,反使病情加重。
  3. 淚液分泌異常:時有淚出,或見分泌物黏稠,結痂於瞼緣。
  4. 病程纏綿:症狀反覆發作,不易根治,尤其於濕熱季節或體質偏濕熱者更為明顯。

治療方法

外治法

  • 三稜針刺絡放血:於目眶外側選穴(如太陽穴、攢竹穴等),以三稜針點刺出血,可泄熱解毒、疏通經絡,緩解局部紅腫熱痛。
  • 藥物外洗:可用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癢之藥煎湯外洗,如黃連、黃柏、苦參等。

內治法

根據病機不同,辨證用藥:

  1. 濕熱壅盛:以除濕湯加減,常用藥如黃連、黃芩、茯苓、陳皮等,清熱化濕。
  2. 熱毒偏重:若紅腫熱痛明顯,宜用三黃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)加減,加強瀉火解毒之力。
  3. 風邪偏盛:若癢甚,伴風團或遊走性症狀,可選柴胡散加防風、荊芥等,疏風清熱。

相關鑑別

此症與眼弦赤爛(即瞼緣炎)相似,但目眶歲久赤爛病程更長,病位更深,多與脾胃濕熱長期蘊結有關,治療上需注重調理脾胃,兼以清熱祛濕。

古籍參考

《蘭室秘藏》指出:「瞼弦赤爛,久而不癒,乃濕熱鬱積所致。」強調濕熱為本病關鍵,治療需標本兼顧,內外並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