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膿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目膿漏,病證名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八:「目,是肝之外候,上液之道,風熱客於瞼眥之間,熱搏於血液,令眥內結聚,津液乘之不止,故成膿汁不盡,謂之膿漏。」本病系指膿液或粘濁淚水自內眥外漏,故後世又稱漏睛瘡。漏睛瘡是大眥附近,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高起,繼之潰破出膿之病癥,相當於今之急性淚囊炎,應及早治療。《聖惠方》卷三十三認為:本病「若不早治,日久眼生黑點,微有黯色,侵蝕於目,即難治也。」

目膿漏,又稱漏睛瘡,是指膿液或粘濁淚水自內眥外漏的病證。其病因多為風熱之邪侵襲目系,或因肝膽火旺,上蒸目竅,或因脾胃濕熱,下注目系,或因外傷感染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眼部紅腫疼痛,流膿水,或有眼屎,視物模糊,甚至失明。治療宜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選用中藥如黃連解毒湯、牛黃清心丸等,或外用中藥洗眼液等。若病情嚴重,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等西藥治療。

目膿漏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1. 保持眼部清潔,勤洗手,避免用不潔的手揉眼睛。
  2.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,如化學物品、煙霧等。
  3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如果出現眼部不適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