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目衄

目衄,又稱目血,指眼內出血的病症。

  1. 指血從眼淚管出。清代醫家唐容川在《血證論》中提到:「淚管出血,是陽明躁熱所引起的。」當風熱病情嚴重,且伴有大便祕結時,可以使用通脾瀉胃湯進行治療。
  2. 指血混合在眼淚中。多半是受到風熱毒邪的侵害,治療起來應以祛風清熱、解毒涼血為主,可以適量使用驅風散熱飲子。
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中提到:「目出血,稱為目衄。」目衄之發生多與陽明燥熱或肝火亢盛有關,導致血液上溢。嚴重的情況下,甚至會直接從眼中噴出血液。陽明燥熱引起的目衄,常伴有口渴多飲、大便乾結、眼乾鼻乾等症狀,治療應著重於清理胃火、涼血止血,可以使用白虎湯、甘露飲、玉女煎等方劑。肝鬱火旺引起的目衄,常伴有胸脅刺痛、耳鳴口苦等症狀,治療應著重於清肝舒鬱,可以使用丹梔逍遙散或地骨皮飲加入柴胡、炒山梔、益母草等藥材。若是怒火上升引起的目衄,應以清肝瀉火為主,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、當歸龍薈丸等方劑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