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皰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目皰瘡,病名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八認為:「目,肝之候也。五臟六腑之精華,上榮於目,腑臟有熱,氣乘於肝,沖發於目,熱氣結聚,故睛上生皰瘡也。」

臨床所見,如瘡位於結膜上者,則類似於皰疹性結膜炎;如位於黑睛上者,則類似黑睛生翳;如位於眼瞼上者,則為帶狀皰疹、瞼緣炎之類疾病。

【病因病機】

本病多因肝熱,或五臟六腑之熱,上蒸於目,熱氣結聚,發為目皰瘡。

【臨床表現】

目睛上生皰瘡,或紅腫疼痛,或流淚,或視物模糊。

【診斷治療】

根據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,可確診。

治療以清熱解毒,涼肝明目為主。可用羚羊角粉、菊花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赤芍、丹皮、生地、白茅根、甘草等配伍治療。

【預防保健】

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,保持心情舒暢,以防肝熱上蒸於目。飲食宜清淡,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注意眼部衛生,避免眼部感染。

【名方】

羚羊角散

【方解】

羚羊角性味苦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肝明目的功效。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赤芍、丹皮、生地、白茅根、甘草等均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肝明目的功效。諸藥合用,共奏清熱解毒、涼肝明目之功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本方用於目皰瘡,症見目睛上生皰瘡,或紅腫疼痛,或流淚,或視物模糊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本方苦寒,脾胃虛寒者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