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上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目上網

目上網為中醫解剖結構名詞,屬足太陽經筋之支筋,主司網絡目上胞(即上眼瞼)。此概念首載於《靈樞·經筋》:「太陽為目上網,陽明為目下網。」意指足太陽經筋之分支上行結聚於目上,與足陽明經筋所主之「目下網」相對,共同維繫眼瞼開闔與目珠轉動之功能。

經筋理論與目上網之關係
中醫經筋系統為十二經脈之連屬部分,主束骨、利關節,其分布多循行於體表,並與筋肉、關節密切相關。足太陽經筋起於足小趾,上行結於踝、膝、臀,再循脊上項,其一支筋散絡於頭面,布於目上胞,形成「目上網」。此結構不僅支撐眼瞼形態,亦與經氣運行相通,影響目疾之病理變化。

生理功能與臨床意義
目上網受足太陽經氣濡養,若經筋受邪(如風寒濕滯),可致筋急拘攣,表現為上眼瞼垂緩難舉、目開闔不利,甚或牽引目珠偏斜。古籍《類經》註解:「網,綱維也,所以約束目睫、司開闔者也。」故臨床針灸治療眼瞼下垂或目疾時,常取足太陽經穴(如攢竹、睛明),以調和經筋氣血。

與他經協調作用
目之開闔需足太陽(目上網)與足陽明(目下網)經筋協同。陽明經筋主目下胞,二者一上一下,如網羅綱維,共司眼瞼運動。若陽明氣虛,下網弛緩,可致眼瞼下垂;太陽經氣不暢,則上網失用,此即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筋急則口目為僻」之機理。

古文獻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針灸甲乙經》亦提及:「太陽為目上綱,陽明為目下綱。」「綱」與「網」互通,均強調經筋如網狀結構維繫目胞。後世醫家張介賓進一步闡釋:「太陽細筋散於目上,故為目上綱;陽明細筋散於目下,故為目下綱。」說明此理論之延續性。

綜言之,目上網為中醫經筋學說中重要結構,其生理、病理均與足太陽經密切相關,並為眼疾診治提供理論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