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視一物為兩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視一物為兩候
證名,出自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八,原文記載:「目,是五臟六腑之精華。凡人腑臟不足,精虛而邪氣乘之,則精散,故視一物為兩也。」此證又稱「視歧」,指單眼或雙眼視物時,將一物看成兩物之現象,屬中醫眼科病證範疇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目為肝之竅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。若臟腑功能失調,精氣虧虛,或外邪侵擾,皆可導致目失所養,神光散亂而發為視歧。具體可分以下幾類:
- 肝腎不足:肝藏血,腎藏精,肝腎虧虛則精血不能上榮於目,目絡失養,神光不聚而視物成雙。
- 風邪襲絡:風性善行數變,若風邪中絡,擾亂目系經氣,可致視物昏花或複視。
- 痰熱上擾:痰濁或熱邪壅滯經絡,阻遏清陽之氣上達於目,亦可引發視歧。
- 氣血瘀阻:頭目外傷或久病入絡,氣血瘀滯,目絡不通,神光散亂而見視一為二。
臨床表現
患者自覺視物模糊,一物成雙,或伴有頭暈目眩、眼脹疲勞等症。若因肝腎陰虛者,多兼見腰膝酸軟、耳鳴健忘;風邪所致者,或伴惡風頭痛;痰熱者常見胸悶煩躁、苔黃膩;瘀血者則可見舌質紫暗、脈澀等徵象。
相關典籍與鑑別
《靈樞·大惑論》提及:「精散則視歧,視歧見兩物。」說明此病與精氣耗散密切相關。另需與「瞼廢」(眼瞼下垂致視物成雙)、「睛斜」(眼位偏斜所致複視)等證相鑑別。
治法與方藥
中醫治療視歧,首重辨證,依病因不同而施治:
- 肝腎虧虛:宜滋補肝腎,方用杞菊地黃丸或駐景丸加減。
- 風邪中絡:治以祛風通絡,可選正容湯或防風羌活湯。
- 痰熱阻絡:需清熱化痰,方選溫膽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- 氣血瘀滯:當活血化瘀,常用血府逐瘀湯或通竅活血湯。
此證可見於西醫學之眼肌麻痺、散光、腦神經病變等疾病,然中醫從整體調理入手,強調臟腑氣血之平衡,以恢復目睛正常視物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