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血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血奔
病名:產後血奔,又稱「產後余血奔心」,首見於江天覽所著《婦女病自療法》卷一。此症屬產後危急重症之一,主因產後惡露不盡,瘀血內停,或因氣血虛弱,血行失調,導致余血上沖心胸所致。
病因病機:
- 瘀血內阻:產後胞宮未復,惡露排出不暢,瘀血滯留,隨沖脈上逆,擾亂心神。
- 氣血兩虛:產時失血過多,氣隨血脫,心失所養,虛陽浮越,血不歸經而妄行。
- 情志失調:產後憂思過度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瘀熱上擾心神。
臨床表現:
- 心胸煩悶,甚則神昏譫語。
- 面色蒼白或青紫,唇甲色暗。
- 惡露驟止或量少,色紫暗有塊。
-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急。
中醫辨證:
- 瘀血攻心證:以心胸刺痛、惡露不下為主,治宜活血化瘀,方用生化湯加減。
- 氣虛血脫證:以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為特徵,治宜益氣固脫,方選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。
- 肝鬱血瘀證:伴胸脅脹痛、情緒不寧,治宜疏肝解鬱、活血化瘀,方用血府逐瘀湯合逍遙散。
古籍參考:
- 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「產後血暈」,與此症相關,強調瘀血上沖之病機。
- 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》載「敗血攻心」,治法以行血逐瘀為要。
此症須結合產後體質及具體證候辨治,重在調理氣血、化瘀通絡,以平沖逆、安心神為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