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目妄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目妄見
證名,指患者自覺目視有異常所見之症,首見於《靈樞·癲狂》。此症可分為兩類:一為眼疾所致之視覺異常,二為狂症伴隨之幻覺。
一、眼疾所致之目妄見
患者眼外觀無明顯異常,卻自覺視野中出現各種虛幻影像,如游絲、飛蠅、蛇影、環狀物等,其色或青黑、粉白、微黃,浮動於空中。此類症狀多與 玻璃體混濁(中醫稱「雲霧移睛」)相關,因肝腎虧虛、氣血失調,或痰濕上泛,導致神膏(玻璃體)濁濁而成。
清代《目經大成》詳述此症:「此目亦無外症,然無中生有,如游絲、結髮、飛蠅、舞蝶、蛇、旗、絛、環等物之狀。」此外,《張氏醫通》進一步指出,若兼見 視物變形(如以長為短、以白為黑)、視覺顛倒、視一為二(複視)、或 光華暈大(虹視)等,亦屬此證範疇,多與肝風內動、氣血逆亂或玄府鬱閉有關。
二、狂症之目妄見
《靈樞·癲狂》提及:「狂,目妄見。」指狂症患者因心神紊亂,痰火擾神,而出現幻視,所見多為怪誕虛妄之物。此類症狀與 情志失調、五志化火密切相關,屬精神異常之範疇,治法當以清心瀉火、豁痰開竅為主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肝腎陰虛:目失所養,虛火擾絡,常見於玻璃體混濁或視網膜病變。
- 痰濕內蘊:濁邪上泛,遮蔽神光,可見飛蚊症或視物昏朦。
- 肝陽上亢:風火相煽,致視覺扭曲、虹視,如青光眼初期。
- 心神惑亂:見於狂症,痰火蒙蔽清竅,幻視紛紜。
此證需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,辨明虛實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